2013年5月15日 星期三



柔弱的堅強

        吳景源   柔弱的堅強   2013   油彩麻布   53X53cm
   
    只要仔細觀察,其實每一個題材幾乎都可以入畫;在奧維小鎮的夏日,只鍾情這株白色的小花;柔弱的小花,勇敢堅強的在岩壁間怒放,「美」是無所不在的。




 

2013年5月6日 星期一


畫說小城-吳景源油畫創作個展海報

此篇文章特別感謝飛碟電台記者徐菁穗專訪撰文   
 
 
野孩子   職業軍人   巴黎藝術家 ----吳景源的人生三部曲
 
畫家吳景源的經歷,前半段曲折,後半段幸福簡單。相愛的伴侶陪伴作畫,單純過著每一天,就很溫暖。能夠沒有猶豫或顧忌,想畫就去畫,這一段路吳景源走得特別長。
 
 
野孩子
出生在彰化田尾的吳景源,小學五、六年級前都由務農的爺爺奶奶照顧,兒時記憶不是土地栽種的茄子、稻米和高麗菜,要不就是在田野中亂竄把玩著植物、灌肚猴(蟋蟀),這時的他,是一刻不得閒的野孩子,這些鄉野印記也都成為他日後創作的題材。當時的他好動又愛玩,只有拿起彩色筆在牆壁上塗鴉時才靜的下來,所以大人也放任他畫。回想起來,當年雖然只是覺得很好玩,但是畫畫的種子其實已經萌芽。
吳景源的求學歷程和一般相差無幾,不同的是,儘管他想學畫畫,但礙於家裡經濟狀況苦無機會,這事也就一直擱著。高中畢業後入伍,因為家人希望他有穩定的工作收入,他自己也想要多些時間充實自己看書畫畫,於是簽下志願役,原本只要兩年數饅頭的日子,數阿數阿卻過了13個寒暑。
 
 
職業軍人
軍中穩定、紀律的生活並沒有損耗色彩對吳景源的吸引力。「為什麼周遭人事物的色彩如此迷人?為什麼被色彩變化感動?為什麼光影會渲染出不同的繽紛效果?」吳景源軍旅生涯來到第四年,總算有些彈性的時間可以讓他去找答案,沒料到拾起畫筆後,絢麗的色彩衝撞規律的生活,讓他一頭栽了下去。
平日寡言的吳景源在作畫時更為沉默,但是,畫筆上手卻能暢所欲言似的抒情、敘事,而且野心更大,想要看到更寬廣的世界。因為這樣的動力,儘管家人反對,吳景源毅然脫下軍服選擇退伍,讓自己的身分從軍人變成了學生,進入台師大美術系就讀。
大部分學畫的藝術家都是家人從小栽培,而吳景源是自己栽培自己。蟄伏十三年的吳景源,終於投入藝術懷抱,好不容易能拾起畫筆,吳景源說,他不會放手了。
由於錯過太多,吳景源更珍惜。為了進修和累積繪畫觀念,他常常到法國、西班牙去畫畫、去看美術館,了解當地藝術人文經營狀況,一圓出國旅遊和學畫畫的夢想。眼界打開了,心也跟著拓寬了。他更在第一次踏上法國土地時,意外的擦撞出人生的巴黎情緣。
 
 
巴黎藝術家
他和太太,兩個原本不相識的人一起參團到巴黎旅遊,想要看遍所有可以看的歌劇、表演和畫展,志趣相投又都是獨自跟團,於是短短幾天的巴黎行朝夕相處後,火速墜入愛河。
吳景源自嘲自已的個性過於完美主義,創作的時後習慣一個人,很安靜地搞孤僻,日常生活也因為這樣變得很悶,但是,遇到對的人甚麼都對了,妻子貼心的陪伴讓他專心繼續畫家人生。作畫時偶爾回頭看看妻子,妻子一個淺淺的微笑,幸福孜然而生,幸福也為他帶來更多的靈感和動力,吳景源說,妻子是他的伴侶、得力的助手,更是能產生共鳴的知音。
吳景源和妻子經常到國外看展兼旅遊,法國渾然天成的藝術氛圍常讓他感動,「連流浪漢對藝術都略懂一二」,因此他抱著一個夢想就是希望能到法國居住和創作,現在也終於有了開端。作品獲得法國藝廊矚目已獲邀將到巴黎辦展、並且駐地創作,吳景源希望透過這次機會可以讓他的作品被更多世人看見,展開他的人生第三部曲--巴黎藝術家。
 





IMG_8709-1


        自然孕育了藝術,藝術在自然中生長,當歲月的塵埃被輕輕撫去,永恆的藝術又重新熠熠生輝。也許起初的靈感,只是來自一次不經意間的觸動,讓一個人靈感的孕育和激發,演化成一次次的創作。認同台灣,所以創作中流露出對鄉土的關懷,用繪畫適切的表現出台灣特色風景,熱切地想將台灣的一切美好呈現世人面前。
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 在這多變與快速的時代裡,因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與生活型態的改變,台灣很多的自然景色與傳統文化正在慢慢一點一滴的消失,因對大自然的環境偏愛有加,揮舞著熱愛鄉土的彩筆,希望為台灣留下一幅幅真實自然的畫作,也將台灣美好的印記著實的用繪畫保存給下一代的人們。
   
        台灣有高山有大海,傳統生活以農、漁業為主的山水之民,山環水抱,沿河而居,在這塊土地上有豐富的自然天成美景,和眾多本土多元文化,每個鄉鎮每個角落凝聚匯集出個自的風采。因此,描繪台灣本土人文以及自然風景當然以就地取材的山城小鎮、鄉野農村、田園小溪、漁家海港為創作謬思,將台灣的一景一物以油彩寫實風格,飽和且繽紛多彩色系,表現台灣的多樣景緻與特色;揮灑著輕逸線條的筆觸,表現著台灣精神的強勁韌性與熱情活力。
   
        大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會有這般的經歷與感受,匆忙的在一個城市一個城市間奔波,筋疲力竭的張望與揮霍著精力,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讓感官變的麻木不仁,城市中的感官刺激太激動、太密集的活動,讓生命儼然成為令人目眩永無止盡的追求,然而走近那些散落在大城市周邊的溫柔謙遜的小鎮時,則會令人產生另一番感受。
   
        小鎮雖然沒有大城市的繁華熱鬧,卻凝聚了庶民最原始的自然環境與最純正的生活方式,一座小丘,一片綠地,一條溪流,一縷炊煙,狹窄與樸實的街道,小門小戶的人家,寥寥無幾;很早很早以前聽說過的,模糊的,關於台灣小鎮風情立即浮現在眼前,彷彿自己一下子也捕捉到小城鎮的靈魂,那種來自生活的平常和寧靜,從最底層撥動著心弦,不知不覺中凝成了急需沉澱一下的心情,很想在需要的時候到這裡暫時避開現實的喧囂,或者乾脆在這裡平靜的休養生息;於是我明白了,為什麼小鎮的居民可以一代代平靜地在這裡生活下來,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嚮往自然純樸的鄉居生活,認為最美好、最理想的居住環境是在那傳統小鎮,因為這早已成為人們從祖先那裏繼承下來的一種最樸實的生活方式。
   
        台灣鄉土的景色精致秀麗、清新脫俗,每個小城故事,人們難以割捨的自然鄉土情懷,都匯聚在這塊土地上,就如同鄧麗君所唱的膾炙人口歌曲『小城故事』裡的歌詞內容 :『小城故事多,充滿喜和樂,若是你到小城來,收穫特別多;看似一幅畫,聽像一首歌,人生境界真善美,這裡已包括;談的談,說的說,小城故事真不錯;請你的朋友一起來,小城來作客。』這首歌曲貼切的道盡了台灣小城故事的自然純樸與平凡真實,樸實無華和現代豐裕的消費文明相去甚遠,在自然傳統生活的人們,都具有一種天生的誠實,那也就是正從這個文明社會逐漸消失的東西,是每個人對鄉土的深刻記憶以及美好回憶。
   
      「畫說小城」無論是在作品上或者是生活上,都結合了對台灣優良傳統的懷念,呈現出台灣本土山居歲月、水木自親、鄉村田園、漁鄉風情各具代表著鄉野自然與傳統農、漁村景致風情。一片自旅行途中剎那捉住視覺的美景足以屏息佇立,充滿生命力與豪邁氣息的場域,不論漁村、海港或隱身於充滿時代刻痕與特殊風情的市集小鎮;有時更甚是午後隨意漫步過的老街街角、林間步道皆是取材和鋪陳的選角;或瀰漫著浪漫繽紛色彩畫面的山城、孤獨樸實充滿鄉愁的鹽鄉景色;而登場的人物,則是一些看起來不起眼的剛毅、勤勉勞動工作者;一心一意不停的畫著這種鄉間樸實的風景,藉由充滿鄉土主義的作品一一呈現台灣傳統鄉野原始的面貌,一如歌曲一樣喚起人們內心對於鄉土的那份依戀,不也正是因此而捉住人們的心靈嗎?
 
 
 
 




02.巉岩白日苔花古


    越是經常旅行的人,對台灣越是難以割捨,因為那是根,那是回憶。旅行過很多國家,足跡踏上許多異國城市,但總覺得還是自己生長的土地、家鄉是最美的;因為,這裡有我從出生以來的記憶,成長的經歷,親情的印記。

    很多朋友都問我,旅行過這麼多的地方,看過那麼多奇風異俗的景致,為何還是鍾情繪畫台灣的景色呢?當然,世界之大,到處都有無窮盡的多姿多采風貌;但是,最令我魂縈夢繫的卻還是我生長的這片鄉土景色。
 
    鄉土,是每一位遊子最留戀也最熟悉的地方,無論身在何處,總會呼喚著內心深處的懷想情感;然而,這份懷念家鄉的情感,卻是激發我的靈感謬思,也凝聚成一股動力與深沈的創作能量,成長的記憶更是個人創作生涯中的重要基石。
 
    從小生活在純樸自然的小鄉鎮,培養了喜愛大自然的性格,記憶中種種關於童顏時代珍貴印記著實深深地烙印在心底深處,對自然無限的崇拜與禮讚造就了屬於個人獨特的藝術道路;推開窗帷能和家人一起分享眺望遠方山巒雲彩,完滿感由內心滋長,提筆畫畫的動能便源源不絕湧來,是對謎樣自然無限的崇拜與禮讚造就了屬於我獨特的藝術道路。
 
    在我的藝術創作世界裡,沒有太多的苦澀晦暗或意識型態,只有對繪畫的那份熱情與對生活的這塊土地深刻依戀情懷。因此,我想將那份對台灣土地與家鄉的熱切情感與體會,著實的用畫筆描繪出這塊土地珍貴且美好的一景一物、一花一草,讓生活在這塊土地的人們,感受到台灣這片鄉土是多麼的彌足珍貴。
 
    透過畫筆,讓顏料在畫布上一次次地累積、堆疊、更替,如同四季變換,使每個色塊瞬間轉化成內心的悸動想法和語言;情感不斷地與思維交集、碰撞,直到畫面上臻至理想的狀態,同時也表達出對於繪畫不滅的熱情與活力及對生活、土地的那份深刻依戀情懷;更期待繪畫藝術,給予視覺上的意境能觸動心靈情感繚繞人心,進而產生美好的觀賞饗宴,透過一幅繪畫的畫面能夠讓人感受到精神層面的撼動,讓觀賞者佇立在畫作前也能身歷其境感同身受,感動萬分,可以讓人有一種生命存在的永恆價值,讓人內心動容、落淚。
 
    藝術是很個人的主觀認知感覺,人人都能欣賞藝術所帶來的意境,無論是抽象、寫實或寫意,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不同的體會與感受,創作者也是相同;在多元快速的時代性下,任何形式的藝術表現推陳出新,卡漫、網路文化以及追求輕、薄、短、小、新世代、無國界等新藝術現象;因此,具象形式、非具象形式,無論是那種形式的創作,重要的是創作者與觀賞者交流的心靈經驗,只要能挑起欣賞者內在的感動,即是達到藝術創作的追求目的。面對多變的當代藝術發展,越是多一分體會,回歸繪畫、回歸人與自然的思索,保有文化風格特色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,「美是回來做自己」這是我的藝術創作理念與自我的期勉。